文徵明
- 拼音
- wén zhǐ míng
- 注音
- ㄨㄣˊ ㄓˇ ㄇㄧㄥˊ
文徵明的字义分解
-
文
拼音wén 部首文部 总笔画4画文 [ wén ]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如 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如 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 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如 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如 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如 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如 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如 文质彬彬。9. 温和。如 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如 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如 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如 文科。13. 掩饰。如 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如 一文不名。15. 姓。[更多解释]
-
徵
拼音zhǐ,zhēng 部首彳部 总笔画15画徵 [ zhēng ] 1. 召,征召。《爾雅•釋言》:“徵,召也。”2. 求;取。《左傳•哀公七年》:“夏,公會吴于鄫,吴來徵百牢。”3. 敛取;征收。《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4. 徭役;租税。《管子•治國》:“而上徵暴急無時,則民倍貸以給上之徵矣。”5. 证验;效应。《廣韻•蒸韻》:“徵,證也。”6. 征兆;迹象。《左傳•昭公十七年》:“往年吾見之,是其徵也。”7. 证明。《廣雅•釋詁四》:“徵,明也。”8. 征聘;纳币以成婚礼。《集韻•蒸韻》:“徵,成也。”9. 追究;责问。《左傳•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又指征询。唐沈既濟《任氏傳》:“徵于小僮,小僮笑曰:‘無之。’”10. 典,主管。《莊子•天道》:“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11. 虚。《爾雅•釋詁上》:“徵,虚也。”12. 姓(旧读zhǐ)。《三國志•吴志•程秉傳》:“秉為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云。”徵 [ zhǐ ] 1. 古代五声音阶的第四音,又名“迭”。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正字通•彳部》:“徵,五聲之一,絃用五十四絲,其聲清。”徵 [ chéng ] 1. 通“懲”。《荀子•正論》:“凡刑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未也。”2. 用同“澂”。澄清。《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審别真偽。”3.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南。《集韻•蒸韻》:“徵,縣名,在同州。”[更多解释]
-
明
拼音míng 部首日部 总笔画8画明 [ míng ] 1. 亮,与“暗”相对。如 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如 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如 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如 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如 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如 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如 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如 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如 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如 明代。11. 姓。[更多解释]
文徵明的分字组词
文徵明的相关词语
【文徵明】的常见问题
-
文徵明的拼音是什么?文徵明怎么读?
文徵明的拼音是:wén zhǐ míng
点击 图标播放文徵明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