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治
- 拼音
- èr shí sì zhì
- 注音
- ㄦˋ ㄕˊ ㄙˋ ㄓˋ
二十四治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二十四治
引证解释
网络解释
东汉后期,道教二十四治逐渐形成规模,成为较为完整的教区组织系统。他们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年代里,借神灵保佑的托词,用道民命籍制度取代了朝廷的户籍制;用宗教道德作为教民的行为规范;用征收信米的方式取代了官府的税收,逐步使二十四治成为政教合一的组织形式。与此同时,教区倡导平抑物价,讲究诚信,兴办实业,开拓盐井,兴修水利,发展水陆交通,发展农业,解决教民的温饱问题,实际上行使着政权的作用。 道教的二十四治如下: 阳平治、鹿堂山治、鹤鸣神山太上治、离沅山治、庚除治、秦中治、昌利山治、真多治、棣上治、涌泉山神治、稠粳治、北平治、本竹治、蒙秦治、平盖治、云台山治、■口治、后城治、公幕治、平冈治、主薄山治、玉局治、北邙山治。 在此之外,还设有八品游治。分别为:峨嵋治、青城治、太华治、黄金治、兹母治、河逢治、平都治、青阳治。
二十四治的字义分解
-
二
拼音èr 部首一部 总笔画2画二 [ èr ] 1. 数名。如 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如 独一无二。3. 两样,别的。如 二话。不二价。[更多解释]
-
十
拼音shí 部首十部 总笔画2画十 [ shí ]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如 十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如 十足。十成。[更多解释]
-
四
拼音sì 部首囗部 总笔画5画四 [ sì ]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如 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更多解释]
-
治
拼音zhì 部首氵部 总笔画8画治 [ zhì ] 1. 管理,处理。如 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2. 整理。如 治河。治水。3. 惩办。如 治罪。处( chǔ )治。4. 医疗。如 治病。治疗。医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如 治蝗。治蚜虫。6. 从事研究。如 治学。治史。7. 安定。如 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如 府治。治所。9. 姓。[更多解释]
二十四治的分字组词
二十四治的相关词语
【二十四治】的常见问题
-
二十四治的拼音是什么?二十四治怎么读?
二十四治的拼音是:èr shí sì zhì
点击 图标播放二十四治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