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拼音
tǐ shì
注音
ㄊㄧˇ ㄕˋ

体势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体势tǐ shì

  1. 形状气势

    这种体势的字不利推广

    feature;

引证解释

  1. 亦作“体埶”。

  2. 形体态势

    汉•班固 《西都赋》:“於是天子乃登 属玉 之馆,歷 长杨 之榭,览山川之体势,观三军之杀获。”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鹤汀鳧渚,穷岛屿之縈迴,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清•姚鼐 《瓦棺寺》诗:“招提地亦古 长干,围入南城体势残。”

  3. 诗文字画形体结构气势风格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
    宋•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仲淹 少游文场,尝禀词律……其於句读声病,有今礼部之式焉,别析二十门,以分其体埶。”
    清•恽敬 《答伊扬州书》四:“所惠 香山老人 画,是其晚年之笔,意境超远,体势雄厚。”

  4. 情势形势

    宋•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且 契丹 自 石晋•朝有援立之功,时已称帝,今大王世受天子建国封王之恩……乃欲拟 契丹 之称(帝),究其体势,昭然不同。”
    宋•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落内朝之职,改为外官,使节制诸将,顿失体势。”

  5. 形状样子

    明•徐阳辉 《脱囊颖》第四折:“呀,这些急煎煎体势忙,有甚么漫打商量,他坐观人成败和得丧。”
    炳麟 《与人论文书》:“夫欲物其体势,视若蔽尘,笑若龋齿,行若曲肩,自以为妍,而祇益其丑也。”

国语辞典

体势tǐ shì

  1. 事物体式及其产生气势

    唐·王勃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苜人之所独专矣。」

网络解释

体势,汉语词汇拼音:tǐ shì释义: 1、形体态势。2、指诗文字画的形体结构气势风格。3、犹情势形势。4、犹形状样子

体势的字义分解

  • 拼音tǐ,tī 部首亻部 总笔画7画

    体 [ tǐ ] 1. 人、动物的全身。 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 四体。五体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 物体。主体。群体。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 固体。液体。体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6. 事物的格局、规矩。 体系。体制。7. 亲身经验、领悟。 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 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体谅。体贴。体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体 [ tī ] 1. 〔~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更多解释]

  • 拼音shì 部首力部 总笔画8画

    势 [ shì ] 1. 权力,威力。 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 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更多解释]

体势的分字组词

体势的相关词语

【体势】的常见问题

  1. 体势的拼音是什么?体势怎么读?

    体势的拼音是:tǐ shì
    点击 图标播放体势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