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繁体字
来的繁体字是:來
来的繁体怎么写?
- 解释
來 [ lái ] 1. 小麥。《説文•來部》:“來,周所受瑞麥來麰。”《正字通•人部》:“來,麥名。”2. 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與“去”、“往”相對。《爾雅•釋詁上》:“來,至也。”又引申為(事物)產生;到來。《淮南子•俶真》:“夫憂患之來,撄人心也。”3. 招致;招之使來。《字彙•人部》:“來,招之也。”4. 搞;幹;做。用以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如:胡來;來一個歌;我幹不了,你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聽説那一位小姐,雅的是琴棋書畫,俗的是寫算操作,没有一件不來的。”5. 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來畫;你來看一下;大家都來唱歌。《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不是這個乾娘,鄰舍家誰肯來幫我?”6. 用在動詞後,表示估計或著眼於某一方面。如:看來容易;說來話長。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虚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7. 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度,後者是目的。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二:“戒刀舉把羣賊來斬。”8. 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這教班子弄行頭,不是數百金做得來的。”9. 往昔,過去。《詩•大雅•文王有聲》:“匪棘其欲,遹追來孝。”10. 未來;將來。如:來日方長;繼往開來。《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又指次於今年、此月、今天的。《書•召誥》:“越若來三月……太保朝至于洛。”11. 表示某一時間以後。《孟子•公孫丑下》:“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12. 表某段時間。《晋書•石勒載記上》:“吾幼來在家恒聞如是。”13. 指來孫。從本身算起的第六代孫。《爾雅•釋親》:“玄孫之子為來孫。”14. 助詞。①表示比況,相當於“一樣”、“一般”。宋辛棄疾《醜奴兒》:“近來愁似天來大。”②用在數詞或數量詞之後,表示約數。唐樊綽《蠻書•名類》:“馬三百來疋。”③用在數詞後,表列舉的原因或理由。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折:“只是孩兒養的嬌了。一來性兒好自在;二來有些揀擇人。”④用於動詞和賓語之間,起提前賓語的作用。相當於“是”。《詩•邶風•谷風》:“不念昔者,伊余來塈。”⑤在句中表示停頓,相當於“呢”。《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大深來難下竹竿,大淺來難摇畫槳。”⑥表示情況已經發生,相當於“來著”。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一:“當時張生却是見甚的來,通甚的來?”15. 語氣詞。用於句尾,相當於“咧”。《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16. 及。《廣韻•哈韻》:“來,及也。”17. 古地名。《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六年》:“金宗望請選良吏招撫遷、潤、來、隰之民保山砦者,從之。”18. 姓。《廣韻•哈韻》:“來,姓。後漢來歙,光武姑子。《蜀志》云:‘荆楚名族有黄門侍郎來恒。’”來 [ lài ] 1. 勤勉;勸勉。《爾雅•釋詁下》:“來,勤也。”《集韻•代韻》:“勑,《説文》:‘勞也。’亦作來。”2. 通“賚”。送給;賜予。《書•洛誥》:“伻來來視予。”[更多解释]
来的解释
- 近义词
- 回
- 反义词
- 去、回、往
- 解释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如 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如 从来。向来。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如 来年。将来。来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如 二百来头猪。5. 做某个动作。如 胡来。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如 大家来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如 昨天他哭来。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如 上来。9. 表示发生。如 暴风雨来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如 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如 八月里来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兮!13. 姓。来 [ lài ]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