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复制

ruò ㄖㄨㄛˋ ㄖㄜˇ

艸部

共11画
康熙字典

艸部

11画

U+82E5

若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51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023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991頁,第11

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𡘋音弱。
說文》:若,擇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
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又,順也。
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
詩・小雅》:曾孫是若。

又,汝也。
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又,如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

又,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又,語辭。
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又,若若,垂貌。
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𫆀。

又,《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又,若木。
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
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又,水名。
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又,姓。
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又,《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又,般若,梵語謂智慧也。
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又,《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又,人賒切,音婼──蜀地名。
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
三略》:尊𤰞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
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注解

〔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艸部

〔若〕字拼音是ruò,rě,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若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若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