惄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𡘋音溺。
《說文》:饑餓也。从心,叔聲。一曰憂也。
《詩・周南》:惄如調飢。〔毛傳〕惄,飢意也。李巡曰:宿不食之飢也。〔箋〕惄,思也。
《爾雅疏》:恚而不得之思也。〔正義〕惄是饑之意,非饑之狀,故傳言饑意,箋以爲思義,相接成也。
《詩・小雅》:惄焉如擣。無饑義,故箋但訓爲思。
音又,《集韻》或作𩚮,《韓詩》作愵,《五音集韻》亦作𢞔。
音又作南。梁𥳑文帝詩:南音悲南弄。上如字,下音惄。
音又,《集韻》:奴沃切,音傉──義同。
注解
〔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心部。
〔惄〕字拼音是n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惄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惄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