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他紺切,貪去聲。
《說文》:探也。
音又,他含切,音貪──與探同。
《周禮・夏官》: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國而語之。〔疏〕誦王志者,若撢取王之志。
音又,《唐韻》:餘針切;《集韻》、《韻會》、《正韻》:夷針切,𡘋音淫。又,《集韻》:徒紺切,潭去聲──義𡘋同。
音又,徒感切,音萏──揞也。
音又,徐心切,音尋──修也。
例又,唐本《說文》:掬也。
例本作[⿰扌𪉲]。
注解
〔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手部。
〔撢〕字拼音是dǎ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撢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撢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