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驅圓切,犬平聲──與棬同,屈木所爲,巵匜之屬。或作桊、𥁠、𥁸。
音又,《集韻》:去爰切,綣平聲。又,逵員切,音權──義𡘋同。
音又,《唐韻》:其卷切;《正韻》:逵眷切,𡘋音倦。
《說文》:養畜之閑也。
《玉篇》:牢也。
音又,《唐韻》、《集韻》𡘋渠篆切,倦上聲。又,《集韻》:窘遠切,音𧯦──義𡘋同。
例又,姓。漢有圈稱,撰《陳留風俗傳》,避難改姓卷。
音又,《唐韻》:巨万切;《集韻》、《韻會》:具願切,𡘋韏去聲──與𡈕同,地名。
《公羊傳・文十一年》:楚子伐圈。〔註〕求阮反,一音卷。
《字林》:臼萬反。
音又,《集韻》、《正韻》𡘋去遠切,音綣。
《禮・玉藻》:圈豚,行不舉足。〔註〕圈,轉也,謂徐趨曳轉,循地而行也。〔釋文〕圈,去阮反,又舉遠反。
注解
〔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囗部。
〔圈〕字拼音是quān,juàn,ju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