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諸應切,蒸去聲。
《說文》:吿也。
《玉篇》:驗也。
《增韻》:𠋫也、質也。
《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
《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爲證驗。
《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褾證據。
例又,與徵通。
《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註〕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徵,或爲證。
例《集韻》:唐武后作𨭻。
注解
〔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言部。
〔證〕字拼音是zhè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證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證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