竈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則到切,音躁。
《說文》:炊竈也。亦作窖。
《釋名》:竈,造也,造創食物也。
《博雅》:𥧸謂之竈,其脣謂之陘,其窻謂之突,突下謂之甄。
《禮・月令》:孟夏祀竈。蔡邕《獨斷》:夏爲太陽,其氣長養,祀之於竈,在廟門外之東,先席於門奧西東,設主於竈陘。
《淮南子・氾論訓》:炎帝作火官,死而爲竈神。
《莊子・達生篇》:竈有髻。〔註〕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
《後漢・隂興傳》:隂子方臘日晨炊而竈神形見,因以黃羊祀之。
《雜五行書》:竈神名禪,字子郭。
例又,《字彙補》與造通。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二曰造。〔註〕造,故《書》作竈,杜子春讀爲造次之造。
注解
〔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穴部。
〔竈〕字拼音是zà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