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池爾切;《集韻》、《韻會》:丈尒切;《正韻》:丈几切,𡘋音豸。
《廣雅》:𢊁,灋也。
例又,解𢊁,獸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張揖曰:解𢊁,似鹿而一角。人君𠛬罰得中,則生於朝廷。王充《論衡》:解𢊁者,一角羊,性知有罪。臯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
音又,《集韻》:通作豸。
《異物志》: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觸不直者。
音又,叶直詈切,豸去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推蜚廉,弄獬𢊁;格蝦蛤,鋋猛氏。
注解
〔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广部。
〔𢊁〕字拼音是z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𢊁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𢊁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