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桑感切,音𢕕。
《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
《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
《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釋名》:糝,𪏮也,相黏𪏮也。
例又,《篇海》:雜也。
《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糝侯者,糝,雜也,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音又,《類篇》:蘇含切,音三。
《正韻》:桑錦切,音沁──義𡘋同。
注解
〔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米部。
〔糝〕字拼音是sǎn,shē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糝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糝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