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余兩切;《集韻》:以兩切,𡘋音養。
《說文》:搔䖹也㊟。
例又,揚子《方言》:蚍蜉,燕謂之蛾䖹㊟。
音又,《廣韻》:綿婢切,音渳。
《爾雅・釋蟲》:蛄䗐,强䖹㊟。揚子《方言》:螳螂,或謂之䖹䖹,蛄䗐謂之强䖹㊟。〔郭註〕米中小黑甲蟲也。建平人呼芉子,音芉,芉卽姓也。㊟
音《正字通》云:䖹字有平上二音。
〇〔按〕字書䖹字有余兩、綿婢二切,皆係上聲,無平聲。
注解
〔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虫部。
〔䖹〕字拼音是yáng,m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䖹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䖹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