鐫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正韻》:子全切;《集韻》、《韻會》:遵全切,𡘋音鋑。
《說文》:穿木鐫也。
《釋名》:鐫,鐏也,有所鐏入也。
例又,《廣韻》:鑽也、斲也。揚子《方言》:㧻也,晉趙謂之鐫。
《前漢・溝洫志》:可鐫廣之。〔註〕鐫,謂琢鑿之。
《淮南子・本經訓》:鐫山石。〔註〕鐫,猶鑿也。
《抱朴子・臣節卷》:昆吾彝器,能者鐫勳。庾信〈枯樹賦〉:雕鐫始就,剞劂仍加。
音又,《正韻》:謫也。
《正字通》:中外官,降級曰鐫級。又,《說文》:一曰瑑石也。
《正字通》:瑑圭璧上起𠧞瑑也,今刻石文曰瑑石。
音又,《集韻》:將廉切,音尖──錐也。亦作鋑、𥍯。
音又,《集韻》:子兗切,音臇。
《博雅》:鑿也。
注解
〔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金部。
〔鐫〕字拼音是ju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鐫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鐫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