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笔?
五笔(即五笔输入法)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也称为“王码五笔”。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输入法。五笔是目前中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最常用的汉字输入法之一。五笔相比于拼音输入法具有低重码率的特点,熟练后可快速输入汉字。五笔字型自1983年诞生以来,先后推出三个版本:86五笔、98五笔和新世纪五笔。在这里您可以查询20000多个汉字的五笔编码,本站中提到的五笔编码均为86五笔。
五笔打字口诀
11王旁青头戋(兼)五一12土士二干十寸雨13大犬三(羊)古石厂14木丁西15工戈草头右框七21目具上止卜虎皮22日早两竖与虫依23口与川,字根稀24田甲方框四车力25山由贝,下框几31禾竹一撇双人立,反文条头共三一32白手看头三二斤33月彡(衫)乃用家衣底34人和八,三四里35金勺缺点无尾鱼,犬旁留儿一点夕,氏无七(妻)41言文方广在四一,高头一捺谁人去42立辛两点六门疒43水旁兴头小倒立44火业头,四点米45之字军盖道建底,摘礻(示)衤(衣)51已半巳满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52子耳了也框向上53女刀九臼山朝西54又巴马,丢矢矣55慈母无心弓和匕,幼无力
声的意思
基本字义
声
1 shēng ㄕㄥ基本解释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
◎消息,音讯。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
◎名誉。
◎音乐歌舞。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耳,殸( qìng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sound; voice
声,音也。 —— 《说文》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礼记·乐记》声依永律和声。 —— 《虞书》凡声阳也。 —— 《礼记·郊特牲》苍蝇之声。 —— 《诗·齐风·鸡鸣》有闻无声。 —— 《诗·小雅·车攻》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柳宗元《永州八记》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 《孟子·梁惠王下》
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3.音乐;诗歌。music; poet
不大声以色。 —— 《诗·大雅·皇矣》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 《孟子·梁惠王下》
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4.声望,声名(名声)。reputation
文王有声。 —— 《诗·大雅·文王有声》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 《孟子·离娄下》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 —— 《吕氏春秋·过理》
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5.口信;消息;传说。information; 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 《汉书·赵广汉传》
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6.声威;声势。renown; prestige
声威天下。 —— 《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7.汉字的声调。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tone
8.言语,口音。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声嗽(言语)
9.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initial consonant(of a Chinese syllable)
动词
1.发声。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make a sound
2.声称,宣扬。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3.吟咏;乐歌。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sing
4.听。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 —— 清· 谭嗣同《仁学》
量词
1.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异体字
磬、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