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笔?
五笔(即五笔输入法)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也称为“王码五笔”。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输入法。五笔是目前中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最常用的汉字输入法之一。五笔相比于拼音输入法具有低重码率的特点,熟练后可快速输入汉字。五笔字型自1983年诞生以来,先后推出三个版本:86五笔、98五笔和新世纪五笔。在这里您可以查询20000多个汉字的五笔编码,本站中提到的五笔编码均为86五笔。
五笔打字口诀
11王旁青头戋(兼)五一12土士二干十寸雨13大犬三(羊)古石厂14木丁西15工戈草头右框七21目具上止卜虎皮22日早两竖与虫依23口与川,字根稀24田甲方框四车力25山由贝,下框几31禾竹一撇双人立,反文条头共三一32白手看头三二斤33月彡(衫)乃用家衣底34人和八,三四里35金勺缺点无尾鱼,犬旁留儿一点夕,氏无七(妻)41言文方广在四一,高头一捺谁人去42立辛两点六门疒43水旁兴头小倒立44火业头,四点米45之字军盖道建底,摘礻(示)衤(衣)51已半巳满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52子耳了也框向上53女刀九臼山朝西54又巴马,丢矢矣55慈母无心弓和匕,幼无力
外的意思
基本字义
外
1 wài ㄨㄞˋ基本解释
◎与“内”、“里”相对。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
◎指“外国”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
◎称岳父母。
◎称丈夫。
◎关系疏远的。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
◎传统戏剧角色名。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outside; outer
外,远也。 —— 《说文》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礼记·曲礼》外骨内骨。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夜来城外一尺雪。 —— 唐· 白居易《卖炭翁》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通外直。 —— 宋· 周敦颐《爱莲说》身外即战场。 ——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3.外表;仪表。appearance
吉凶见乎外。 —— 《易·系辞》外托服从之名。 —— 《资治通鉴》
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4.表面。surface; face; outside appearance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 —— 明·佚名《梼杌闲评 —— 明珠缘》
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husband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 清· 钱大昕《恒言录》
6.外国。如:外为中用。foreign country
7.外地;异乡。province; another part of the country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 —— 《红楼梦》
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8.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external things
9.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man
10.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relatives)of one's mother, sisters or daughters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1.指外廷臣僚。minister outside court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 —— 《初刻拍案惊奇》
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2.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local officcials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 白居易《重赋》
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13.指吏役人等。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servant
14.以外。beyond; outside
其外之文。 —— 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秦以攻取之外。 —— 宋· 苏洵《六国论》付之度外。 ——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15.以前。如:外者(从前,以往)before; formerly
16.外来的。foreign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 —— 《红楼梦》
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17.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other
18.传统戏曲脚色行当。wai
外扮监斩官上。 —— 元· 关汉卿《窦娥冤》
动词
1.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drift apart
内小人而外君子。 —— 《易·否》
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2.背离。deviate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 《管子·版法》
3.排斥。repel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 —— 《公孙龙子》
4.抛弃。abandon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 —— 《吕氏春秋》
形容词
1.另外;其他;别的。in addition; besides; other
令居外宅。 —— 《史记·衡山王列传》
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2.异;不一。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different
3.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unofficial; irregular; unjust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 —— 《汉书·齐悼惠王传》
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外
2详细解释
1.同“”。
异体字
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