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的五笔查询结果

YID 86 、 OIGD 98

yīng,yìng

半包围结构

广部

7画

什么是五笔?

五笔(即五笔输入法)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也称为“王码五笔”。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输入法。五笔是目前中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最常用的汉字输入法之一。五笔相比于拼音输入法具有低重码率的特点,熟练后可快速输入汉字。五笔字型自1983年诞生以来,先后推出三个版本:86五笔、98五笔和新世纪五笔。在这里您可以查询20000多个汉字的五笔编码,本站中提到的五笔编码均为86五笔

五笔打字口诀

11王旁青头戋(兼)五一
12土士二干十寸雨
13大犬三(羊)古石厂
14木丁西
15工戈草头右框七
21目具上止卜虎皮
22日早两竖与虫依
23口与川,字根稀
24田甲方框四车力
25山由贝,下框几
31禾竹一撇双人立,反文条头共三一
32白手看头三二斤
33月彡(衫)乃用家衣底
34人和八,三四里
35金勺缺点无尾鱼,犬旁留儿一点夕,氏无七(妻)
41言文方广在四一,高头一捺谁人去
42立辛两点六门疒
43水旁兴头小倒立
44火业头,四点米
45之字军盖道建底,摘礻(示)衤(衣)
51已半巳满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
52子耳了也框向上
53女刀九臼山朝西
54又巴马,丢矢矣
55慈母无心弓和匕,幼无力

应的意思

基本字义

1 yīng ㄧㄥ

基本解释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

回答。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应当,应该。should

应,当也。 —— 《说文》应,当也。 —— 《尔雅》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 《诗·周颂·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应是良晨好景虚设。 —— 宋· 柳永《雨霖铃》凡所应有。 —— 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应得之资。不应重罚。 —— 清· 方苞《狱中杂记》法应立决。

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2.答应,允许。promiseor agree(to do sth.)

桓侯不应。 —— 《韩非子·喻老》

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3.认为是;是。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think; hold; be

名词

1.所有;全部。all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 —— 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应干(一切有关的)

2.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Ying state

3.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4.另见 yìng。

2 yìng ㄧㄥˋ

基本解释

回答或随声相和。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

顺合,适合。

对待。

详细解释

动词

1.应和,响应。respond

龟往离散以应我。 —— 《国语·晋语》齐王不应。 —— 《战国策·齐策》宋王无以应。 —— 《吕氏春秋·顺说》桓侯不应。 —— 《韩非子·喻老》河曲智叟无以应。 —— 《列子·汤问》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云集响应。 —— 汉· 贾谊《过秦论》应者近万人。 —— 《资治通鉴·唐纪》金色而玉应。 ——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 《聊斋志异·促织》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2.受;接受。accept; receive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 《南史·虞荔传》

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3.符合;适应;顺应。concide; comfort

六合正相应。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4.应付;对付。deal with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 《庄子·齐物论》

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5.感应;应验。response; come true; be confirmed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 —— 《说唐》

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6.对敌方回击、迎击。meet and attack an advancing enemy; intercept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 —— 《战国策·齐策一》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 —— 《战国策·赵策三》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 —— 闻一多《愈战愈强》

应敌(迎击来敌)

7.支付;供给。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pay; supply

8.许配。be betrothed to

以我应他人。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另见 yīng。

异体字

応、應、譍、𠩍𡄖𤻮𧭭

※应五笔怎么打?应的五笔编码查询由新汉语汉语字典在线查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