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的五笔查询结果

RHAE 86 、 RHGE 98

jù,jū

左右结构

扌部

16画

什么是五笔?

五笔(即五笔输入法)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也称为“王码五笔”。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输入法。五笔是目前中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最常用的汉字输入法之一。五笔相比于拼音输入法具有低重码率的特点,熟练后可快速输入汉字。五笔字型自1983年诞生以来,先后推出三个版本:86五笔、98五笔和新世纪五笔。在这里您可以查询20000多个汉字的五笔编码,本站中提到的五笔编码均为86五笔

五笔打字口诀

11王旁青头戋(兼)五一
12土士二干十寸雨
13大犬三(羊)古石厂
14木丁西
15工戈草头右框七
21目具上止卜虎皮
22日早两竖与虫依
23口与川,字根稀
24田甲方框四车力
25山由贝,下框几
31禾竹一撇双人立,反文条头共三一
32白手看头三二斤
33月彡(衫)乃用家衣底
34人和八,三四里
35金勺缺点无尾鱼,犬旁留儿一点夕,氏无七(妻)
41言文方广在四一,高头一捺谁人去
42立辛两点六门疒
43水旁兴头小倒立
44火业头,四点米
45之字军盖道建底,摘礻(示)衤(衣)
51已半巳满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
52子耳了也框向上
53女刀九臼山朝西
54又巴马,丢矢矣
55慈母无心弓和匕,幼无力

據的意思

基本字义

1 ㄐㄩ

基本解释

依靠,依從。《説文•手部》:“據,杖持也。”《廣韻•御韻》:“據,依也。”

按着。《廣雅•釋詁三》:“據,按也。”《廣韻•御韻》:“據,案也。”

定;安。《方言》卷六:“據,定也。”

依照,根據。《論語•述而》:“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占有,占據,處於。《國語•晋語一》:“今不據其安,不可謂能謀。”

證明;憑證。宋岳珂《桯史•部胥增損文書》:“憲命以成案錄為據,付之。”

援;引;引證。《廣韻•御韻》:“據,引也。”《正字通•手部》:“據,援也。”

跨;蹲。唐薛收《琵琶賦》:“龜腹鳳頸,熊據龍旋。”

古西域的長度單位,相當於晉代的十裡。《水經注•河水》:“(迦維羅衛國)王田去宫一據。據者,晋言十里也。”

有形貌。也作“蘧”。《集韻•御韻》:“蘧,有形皃。《莊子》:‘覺則蘧蘧然。’或作據。”

介詞。表示依據的物件或方式,相當於“依”。如:據理力爭;據估計。南朝宋裴駆《史記集解•序》:“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釆《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于天漢。”

姓。《續通志•氏族略七》:“據,明據成,刻漏博士。”

2 j ㄐ˙

基本解释

搏擊;爪持。《老子》第五十五章:“毒蟲不螫,猛獸不據。”

3 ㄐㄩˋ

详细解释

1.形聲。本義:手靠着;靠着。

2.同本義。lean against

據,杖持也。 —— 《說文》馮幾據杖。 —— 《戰國策·燕策》據軾低頭。 —— 《莊子·盜跖》

3.依靠,憑藉。rely on; depend on

不可以據。 —— 《詩·邶風·柏舟》神必據我。 —— 《左傳·僖公五年》誠據其勢。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北據漢沔。 —— 《三國志·諸葛亮傳》向後據地。 —— 《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據着(憑着);據梧(依靠着梧桐樹);據爭(據理爭辯);據恃(憑仗);據高臨下(憑藉高處俯控低處);據憑(依仗)

4.根據。according to

據於德。 —— 《論語》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 —— 《商君書·更法》

據經(依據經典);據亂(據亂世之史);據常(根據常理);據依(依據);據古(尊依古道)

5.佔有,佔據。occupy

乃入據陳。 —— 《史記·陳涉世家》據其柵。 —— 《資治通鑑·唐紀》據而有之。 —— 《資治通鑑》悉爲逆據。 —— 《廣東軍務記》

據鞍(跨鞍。後用以指年老而壯志不減);據凡(佔據要位);據重(佔據要位);據竊(竊據,非法佔據)

6.按着。press

稽首據掌致諸地。 —— 《禮記·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據地(手按着地)

7.安;定。settle

上黨民走 趙, 趙軍 長平,以按據 上黨民。 —— 《史記》

名词

1.證據,憑證。certificate; evidence

立此爲據;字據;據證(證據)

2.古西域的長度單位。相當於晉代的十里。ancient measurement unit

3.另見 jū。

异体字

㨿、㩀、劇、拠、据、𢴃𢷛

※據五笔怎么打?據的五笔编码查询由新汉语汉语字典在线查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