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笔?
五笔(即五笔输入法)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也称为“王码五笔”。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输入法。五笔是目前中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最常用的汉字输入法之一。五笔相比于拼音输入法具有低重码率的特点,熟练后可快速输入汉字。五笔字型自1983年诞生以来,先后推出三个版本:86五笔、98五笔和新世纪五笔。在这里您可以查询20000多个汉字的五笔编码,本站中提到的五笔编码均为86五笔。
五笔打字口诀
11王旁青头戋(兼)五一12土士二干十寸雨13大犬三(羊)古石厂14木丁西15工戈草头右框七21目具上止卜虎皮22日早两竖与虫依23口与川,字根稀24田甲方框四车力25山由贝,下框几31禾竹一撇双人立,反文条头共三一32白手看头三二斤33月彡(衫)乃用家衣底34人和八,三四里35金勺缺点无尾鱼,犬旁留儿一点夕,氏无七(妻)41言文方广在四一,高头一捺谁人去42立辛两点六门疒43水旁兴头小倒立44火业头,四点米45之字军盖道建底,摘礻(示)衤(衣)51已半巳满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52子耳了也框向上53女刀九臼山朝西54又巴马,丢矢矣55慈母无心弓和匕,幼无力
證的意思
基本字义
證
1 zhèng ㄓㄥˋ基本解释
◎告發,檢舉。《説文•言部》:“證,告也。”《論語•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驗證;證實。《廣雅•釋詁四》:“證,譣也。”
◎憑證;證據。《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平心去私,慎用六證。”
◎善美,行為不傾邪。《太玄•從》:“人不攻之,自然證也。”
◎諫浄。《吕氏春秋•誣徒》:“愎過自用,不可證移。”
◎佛教用語。指修行得道。《五燈會元•西天祖師•四祖》:“尊者在世化導,證果最多。”
◎病況,症候。後作“症”。《列子•周穆王》:“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详细解释
動
1.諫正證,諫也。从言,正聲。——《說文》 士尉以證靖郭君, 靖郭君不聽。——《戰國策·齊策》。 高誘注:「證,諫也。」 又如:證諫(直言規勸)remonstrate
名词
1.通「症」。病症。disease; illness
然後先生之言,爲思陵對證之藥也。 —— 清· 黃宗羲《子劉子行狀》
2.假借爲「徵」。今亦用爲證驗字。證據。evidence; proof
索證正不在遠。 —— [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動
1.形聲。从言,正聲。繁體爲「登」聲。本義:告發。
2.同本義。inform against
證,告也。從言,登聲。 —— 《說文》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 《論語·子路》
證父(告發父親)
3.諫諍。 直爽地說出人的過錯,勸人改正。criticize sb. 's faults frankly
愎過自用,不可證移。 —— 《呂氏春秋·巫徒》
4.驗證;證實。prove; demonstrate
所以證之而不遠。 —— 《楚辭·惜誦》。注:「驗也。」而胗獨證據其事。 —— 《後漢書·繆肜傳》援古證今。 ——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證佔(驗證);證驗(驗證);證類(以同類事物作證);證審(驗證審察);證察(考證審察)
5.佛教用語。參悟,修行得道。realize; come to understand
禪師後證果,居於林慮山。 —— 唐· 張鷟《朝野僉載》
證果(修得妙道);證聖(證入聖果);證悟(修行得道);證業(證悟業果)
名词
1.證據,憑據。evidence; proof; testimony
慎用六證。 ——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罪無申證,獄不訊鞫。 —— 《後漢書》
證明師(起到證據作用的人或物);證左(指當時在現場親知親見其事,可以證明實際情形的人)
2.證件;證書。card; certificate
工作證;身分證;出生證;健康證
异体字
䥌、䥭、症、証、证、𤪉、𦷘、𦹨、𧁅、𧁆、𨧭、𨨼、𨨾、𨪔、𨭧、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