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xiūwairǎng

内修外攘

拼音 nèi xiū wai rǎng怎么读

注音 ㄋㄟˋ ㄒㄧㄡ ㄨㄞ˙ ㄖㄤˇ

感情中性成语

内修外攘的意思

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

出处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用法宾语、定语;用于治政等。

例子明·张纶《林泉随笔》:“观于《垂拱》《奏札》二篇及《戊午谠议序》,反复以天经地义内修外攘不可逆为言。”

内修外攘字义分解

读音(nèi,nà), 丨部,共4画

㈠ 内 [ nèi ]

①. 里面,与“外”相对。如: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 háng )。内涵。

②.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如:内人。内亲。内弟。

③. 亲近。如:内君子而外小人。

㈡ 内 [ nà ]

①. 同“纳”,收入;接受。

读音(xiū), 亻部,共9画

㈠ 修 [ xiū ]

①. 装饰,使完美。如:修饰。修辞。装修。

②. 整治,恢复完美。如: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③. 剪或削。如:修剪。

④. 兴建,建造。如:修建。修筑。

⑤. 编纂,撰写。如:修书。修史。修纂。

⑥.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如:修学。修业。修养。

⑦. 长( cháng ),高。如:修长。

⑧.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如:修行。修女。

⑨. 姓。

读音(wài), 夕部,共5画

㈠ 外 [ wài ]

①. 与“内”、“里”相对。如:外边。外因。里应( yìng )外合。外行( háng )。

②.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如: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③. 指“外国”如:外域。外宾。外商。

④.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如:外公。外婆。外甥。

⑤. 称岳父母。如:外父。外姑(岳母)。

⑥. 称丈夫。如: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⑦. 关系疏远的。如:外人。

⑧.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如: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 zhuàn )。

⑨. 传统戏剧角色名。如:外旦。外末。外净。

读音(rǎng), 扌部,共20画

㈠ 攘 [ rǎng ]

①. 侵夺,偷窃。如: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

②. 推,排斥。如: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③. 烦乱。如:攘攘(纷乱)。扰攘。

④. 捋。如:攘袂。攘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