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ěikuàngxià

每况愈下

拼音 měi kuàng yù xià怎么读

注音 ㄇㄟˇ ㄎㄨㄤˋ ㄩˋ ㄒㄧㄚˋ

感情贬义成语

近义词江河日下日暮途穷

反义词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每况愈下的意思

比喻情况的发展越来越不好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

用法谓语、定语、补语;形容走下坡路。

例子下品中的魏武帝,更真是每况愈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仅仅这样的十个字而已。(郭沫若《论曹植》)

正音“愈”,读作“yù”,不能读作“yū”。

辨形“愈”,不能写作“俞”。

辨析“每况愈下”和“江河日下”;都有处境越来越坏的意思。但“每况愈下”偏重在大致地表示“越来越坏”;“江河日下”侧重于形象地表明处境。

歇后语1. 午后见阳光 —— 每况愈下

谜语1. 越来越差 —— 每况愈下

每况愈下的详细解释

【释义】

犹“每下愈况”。见“每下愈况”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每下愈况”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庄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生卒年不详。其人生观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得,与老子并为道家思想的宗师,著有《庄子》。有一次,东郭子问庄子:“所谓的『道』,究竟在什么地方?”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请你举出具体的例子,清楚指明。”庄子说:“在蝼蚁身上。”东郭子说:“高妙的『道』,为什么会在这样卑下的地方呢?”接著庄子又举了愈来愈卑下的例子,如:稊稗、砖瓦、屎溺。东郭子听到后来,便不作声了。庄子于是就说:“你所问的问题,就跟以前有个名叫获的市场主管问市场管理员用脚踩猪的问题一样。市场管理员要判断猪只的肥瘦,必须用脚踩著猪的小腿部分去试,因为这小腿部分最不易长肉,如果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猪只愈肥。因此,当获问这个问题时,市场管理员回答说:『愈是下部细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别就愈明显。』”庄子用这个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让东郭子了解:“道”是无所不在的,愈是从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每下愈况”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后来用于比喻情况愈来愈坏。要了解这句成语须从《庄子》原文了解起,较为不易,所以后来有人从字面推测其义,更进而将成语改成“每况愈下”,虽属讹用,但已成俗,备载于此,以供参考。

【书证】

  • 0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六・东坡一》:“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
  • 02.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南宋儒者似又窃释氏绪余,此即庄子所谓每况愈下也。”

每况愈下的翻译

  1. go down the drain
  2. 情況(じょうきょう)がますます悪(わる)くなること
  3. de mal en pis
  4. es geht bergab(auf dem absteigenden Ast sein )
  5. ухудшаться с каждым днём

每况愈下字义分解

读音(měi), 母部,共7画

㈠ 每 [ měi ]

①. 指特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或一组。如:每人。每回。每组。

②. 指特定范围内逐一出现的任何一次。如:每战必胜。每况愈下。

③. 虽:“~有良朋,况也永叹”(虽有良朋好友,危难之时也只能为之长叹)。

④. 古同“们”,中国宋元代口语。

读音(kuàng), 冫部,共7画

㈠ 况 [ kuàng ]

①. 情形。如:情况。状况。近况。况味(境况和情味,如“他的处境不好,况况难言”)。

②. 比方。如:比况。每况愈下。

③. 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如:况且。何况。

④. 姓。

⑤. 同“贶”,赐予。

读音(yù), 心部,共13画

㈠ 愈 [ yù ]

①. 更,越。如:愈甚。愈加。愈发。愈益。愈演愈烈。

②. 较好,胜过。如:孰愈(哪个好)?彼愈于此。

③. 病好了。如:痊愈。病愈。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㈠ 下 [ xià ]

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如:下层。下款。

②. 等级低的。如: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③. 方面,方位。如:两下都同意。

④.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如:下卷。下次。下限。

⑤.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如: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⑥. 使降落。如:下半旗。下棋。

⑦. 进入。如:下海。

⑧. 投送。如:下书。

⑨.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如:下班。下课。

⑩. 谦辞。如:在下。下官。

⑪. 颁布。如:下令。

⑫. 攻克。如:攻下。

⑬. 卸掉。如: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⑭. 用,投入精力。如:下工夫。

⑮. 退让。如:争执不下。

⑯. 做出判断。如:下结论。

⑰. 量词,指动作次数。如:打三下。

⑱.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⑲.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⑳. 少于。如:不下二百人。

21. 动物生产。如:鸡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