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ānsuì

攧扑不碎

拼音 diān pū bù suì怎么读

注音 ㄉㄧㄢ ㄆㄨ ㄅㄨˋ ㄙㄨㄟˋ

近义词颠扑不破

攧扑不碎的意思

见“颠扑不破”

攧扑不碎的详细解释

【释义】

犹“颠扑不破”。见“颠扑不破”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颠扑不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朱熹(公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闽学的创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诗集传》和《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来历朝学子必读的教科书。其学说源自北宋的程颢、程颐,故后人常以“程朱学派”称之。典源摘自朱熹写给张钦夫的书信,内容提到关于心性方面的修养工夫:若要导正心性,则必须循著致知、诚意的次序,从中下功夫,才能达到“心无时不虚”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则动静如一,不偏于任何一处。程颢也曾经说过:如果可以从身体力行中体会并且得到乐趣,到达此一境界后,就不必害怕无法把持心性。朱熹赞同程颢所言,认为要能如此下功夫,才是真正不会被推翻,没有任何破绽、缺点的真理。典源又见《朱子语类・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义》。内容则是表述伊川先生(程颐)主张的“性即理也”以及横渠先生(张载)所主张的“心统性情”二句理论深远,是永远不会被推翻的至理名言。其中也用到“颠扑不破”一语。后来“颠扑不破”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比喻理论真确,永远不能被改易或推翻。

【书证】

  • 01.宋・文天祥〈西涧书院释菜讲义〉:“天地闲只一个诚字,更攧扑不碎。”

攧扑不碎字义分解

读音(diān), 扌部,共22画

㈠ 攧 [ diān ]

①. 跌。如:攧下水中。

②. 摔。如:攧碎了玉盘。

③. 顿脚:“玉笋频搓,绣鞋重~。”

读音(pū), 扌部,共5画

㈠ 扑 [ pū ]

①. 轻打,拍。如:扑粉。扑蝇。扑打。

②. 击拂的用具。如:粉扑。

③. 冲。如:扑灭。扑救。

④. 相搏击。如:相扑。扑跌。

⑤. 跌倒。如:扑地。

⑥. 伏。如:扑在桌上看书。

⑦. 杖,戒尺,亦为中国周代九刑之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suì), 石部,共13画

㈠ 碎 [ suì ]

①. 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如:碎裂。粉碎。粉身碎骨。

②. 零星,不完整。如:碎屑。琐碎。碎琼。支离破碎。

③. 说话唠叨。如:嘴碎。闲言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