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uò hú qiāo quē怎么读
注音: ㄊㄨㄛˋ ㄏㄨˊ ㄑㄧㄠ ㄑㄩㄝ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唾壶击缺唾壶击碎
见“唾壶击缺”复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用法:宾语、定语;指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例子:清·吴愧庵《营中送春》:“一半春光缧绁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①. 口腔里的消化液。如:唾液。唾涎。唾沫。
②. 啐,从嘴里吐出来。如:唾弃(吐唾沫表示轻视、鄙弃)。唾骂。唾手可得。唾面自干。
①. 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如:茶壶。酒壶。喷壶。油壶。
②. 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如:壶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
③. 姓。
①. 打,击。如:敲打。敲击。敲诈。敲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敲门砖。敲骨吸髓。旁敲侧击。
①. 不够。如:缺乏。缺少。缺憾。欠缺。缺漏。
②. 残破。如:缺点。缺口。缺陷。
③. 空额(指职位)如:缺额。补缺。
④. 该到而未到。如:缺勤。缺席。
唾壶敲缺,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uò hú qiāo quē朗读),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意思是:见“唾壶击缺”。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一般作宾语、定语;指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