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ú zhuàn yǔ duò怎么读
注音: ㄩˊ ㄓㄨㄢˋ ㄩˇ ㄉㄨㄛˋ
感情贬义成语
形容愚昧而又懒惰愚戆:无知不明事理;窳:懒惰复制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水地》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
用法: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南面》:“是以愚戆窳惰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①. 傻,笨。如:愚人。愚笨。愚蠢。愚鲁。愚氓(愚蠢的人)。愚昧(缺乏知识,文化落后)。愚顽。愚妄。愚不可及。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
②. 欺骗,耍。如:愚弄人。为人所愚。
③. 谦辞,用于自称。如:愚兄。愚见。
①. 傻,愣,鲁莽。如:戆头戆脑。
①. 刚直。如:戆直。
①. (事物)恶劣,粗劣。如:窳劣。窳败(腐败;败坏)。窳陋(粗劣,质量很差)。良窳(优劣)。
②. 懒。如:窳惰。
③. 瘦弱。
①. 懒,懈怠,与“勤”相对。如:懒惰。怠惰。惰性。惰慢。将骄卒惰。
愚戆窳惰,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ú zhuàn yǔ duò朗读),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意思是:形容愚昧而又懒惰。出自春秋・齐・管仲《管子・水地》。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