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án cái jūn zǐ怎么读
注音: ㄒㄧㄢˊ ㄘㄞˊ ㄐㄩㄣ ㄗˇ
感情褒义成语
近义词:贤人君子
指有才有德的人复制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
用法:主语、宾语、定语;指有才有德的人。
①.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如:贤明。贤德。贤能。贤良。贤惠。贤淑。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
②. 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侄。贤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①. 能力。如: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
②.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如:干( gàn )才。奇才。奴才。蠢才。
③. 副词。①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①.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如: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②. 古代的封号。如: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③. 对对方的尊称。如:张君。诸君。
①.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如: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②. 植物的果实、种子。如:菜子。瓜子儿。子实。
③. 动物的卵。如:鱼子。蚕子。
④. 幼小的,小的。如:子鸡。子畜。子城。
⑤.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如:子弹( dàn )。棋子儿。
⑥. 与“母”相对。如: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⑦. 对人的称呼。如: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⑧.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先秦诸子。
⑨.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如: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⑩. 用于计时。如: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⑪.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子爵。
⑫.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如:旗子。乱子。胖子。
⑬.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如:敲了两下子门。
⑭. 姓。
贤才君子,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xián cái jūn zǐ朗读),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意思是:指有才有德的人。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有才有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