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ǔ niú shí tián怎么读
注音: ㄊㄨˇ ㄋㄧㄡˊ ㄕˊ ㄊㄧㄢˊ
指无用之物比喻没有用处石田:不可耕种的田复制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田。
①.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如:土壤。黄土。
②. 疆域。如:国土。领土。
③. 本地的,地方性的。如:故土。
④.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如: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⑤. 不合潮流。如:土气。
⑥. 未熬制的鸦片。如:烟土。
⑦.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⑧.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如:土族。
⑨. 姓。
①.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如: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②. 星名,二十八宿之。如: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③. 喻固执或骄傲。如:牛气。
④. 姓。
①.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如: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②. 指石刻。如:金石。
③.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如: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④.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⑤. 姓。
⑥. 中国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简称。
⑦. 中文部首。如:石部
⑧. 在秦朝和汉朝时作为质量单位使用(亦可训读为dàn)。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汉代一斤大约有258.24克,一石大概为31千克。
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
①.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如:田野。耕田。
②. 和农业有关的。如:田家。田园。
③. 古同“畋”,打猎。
④. 古同“佃”,耕作。
土牛石田,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tǔ niú shí tián朗读)意思是:指无用之物比喻没有用处。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