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nèzhīfēng

蹇谔之风

拼音 jiǎn è zhī fēng怎么读

注音 ㄐㄧㄢˇ ㄟˋ ㄓ ㄈㄥ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謇谔之风

蹇谔之风的意思

正直敢言的作风蹇谔:正直敢言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矫然太当,尽其蹇谔之风。

用法主语、宾语;指敢直言的风气。

例子《晋书·王雅传论》:“爱在中兴,玄风滋扇,溺王纲于拱默,挠国步于清虚,骨鲠蹇谔之风盖亦维矣。”

蹇谔之风的详细解释

【释义】

为人正直,具有敢言讽谏的作风。《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庞统惧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众中匡其失,而不修常谦之道,矫然太当,尽其蹇谔之风。”亦作“謇谔之风”。

蹇谔之风字义分解

读音(jiǎn), 足部,共17画

㈠ 蹇 [ jiǎn ]

①. 跛,行走困难。如:蹇足。蹇步。

②. 迟钝,不顺利。如:蹇涩。蹇滞。蹇拙。蹇运。时乖命蹇。

③. 傲慢。

④. 穷困。

⑤. 驽马,亦指驴。

⑥. 文言语助词。如:蹇谁留兮中洲?

⑦. 姓。

读音(è), 讠部,共11画

㈠ 谔 [ è ]

①. 正直的说话。如:謇谔。忠谔。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㈠ 之 [ zhī ]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之。

⑦.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fēng,fěng), 风部,共4画

㈠ 风 [ fēng ]

①.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如: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②.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如: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③.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如: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④. 消息,传闻。如:风传( 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⑤.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如: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⑥. 指民歌、歌谣。如: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⑦.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如:风瘫。风湿。

⑧. 姓。

㈡ 风 [ fěng ]

①. 古同“讽”,讽刺。

㈢ 风 [ fè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