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ù zǒu sū tái怎么读
注音: ㄌㄨˋ ㄗㄡˇ ㄙㄨ ㄊㄞˊ
感情中性成语
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复制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伍被传》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用法:宾语;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例子:明·陈所闻《驻马听·吴山拜伍相庙》曲:“不能勾鲸吞越国,翻教鹿走苏台,鸱泛江风。”
①. 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
②. 方形的粮仓:“市无赤米,而囷~空虚。”
③. 粗,粗劣。如:鹿裘。鹿布。鹿床。
④. 姓。
①. 行。如:走路。走步。
②. 往来。如:走亲戚。
③. 移动。如:走向(延伸的方向)。走笔(很快地写)。钟表不走了。
④. 往来运送。如:走信。走私。
⑤. 离去。如:走开。刚走。出走。
⑥. 经过。如:走账。走内线。走后门。
⑦.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如:走气(漏气)。
⑧. 失去原样。如:走形。走样。
⑨. 古代指奔跑。如:走马。不胫而走。
⑩. 仆人,“我”的谦辞。如:牛马走(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走走走。”)。
①.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②. 指须头下垂物。如:流苏。
③. 昏迷中醒过来。如: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④. 缓解,解除。如:以苏其困。
⑤.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⑥.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⑦. 姓。
⑧. 见“噜”字“噜苏”。
①. 朝向:“~刃者死”。
①. 高平的建筑物。如:亭台楼阁。
②.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如:井台。窗台。灯台。
③. 量词。如:一台戏。
④. 台湾省的简称。如:台胞。台币。
⑤. 姓。
⑥. 桌子、案子。如:写字台。
⑦.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⑧.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
⑨.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台鉴。台甫。
①. 〔天~〕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鹿走苏台,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lù zǒu sū tái朗读),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意思是: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出自东汉・班固《汉书・伍被传》。一般作宾语;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