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ú lǔ dì hǔ怎么读
注音: ㄩˊ ㄌㄨˇ ㄉㄧˋ ㄏㄨˇ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鲁鱼帝虎
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复制
出处: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余家向有钞本,承讹踵谬,不无鱼鲁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
用法: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①.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如: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②. 姓。
①. 愚拙,蠢笨。如:愚鲁。粗鲁。鲁莽。
②.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③. 山东省的别称。
④. 姓。
①.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如:上帝。玉皇大帝。
②. 君主。如:帝王。皇帝。称帝。帝制。
①.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如: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②. 勇猛、威武。如: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③. 古同“唬”,威吓。
④. 古同“琥”,琥珀。
鱼鲁帝虎,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ú lǔ dì hǔ朗读),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意思是: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出自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