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360 个成语
贬义成语是指具有负面或消极含义的成语,用来描述人物品质、行为态度或事物的不良特点或缺点。这些成语通常用于批评、讽刺或贬低某人或某事,传达负面的评价或态度。
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狐性多疑,刚把东西埋下,又把挖出来看看
见“过河拆桥”
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忘恩负义
见“骨瘦如柴”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
比喻为了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不知羞耻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
见“狐群狗党”
犹言上下其手
想借钱但没有地主借
见“负才任气”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
形容富足兴盛的太平安乐景象
出卖官爵,以敛取财物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同“焚书坑儒”
见“反裘负刍”
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
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粗劣的衣食
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如同折断的枝茎,飘飞的蓬蒿一般
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比喻气量狭窄、见识短浅的人
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
床上叠床;屋上架屋
担受惊吓
见“担雪塞井”
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见“愁眉苦脸”
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深浅多少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
指吃剩的饭菜
吃剩下的汤水饭食
不懂得大道理或从全局出发
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
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指严肃的神态
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
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见“倒持泰阿”
酗酒淫乱;没有节制
车辙错乱,旗子倒下
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
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
谓颠倒是非
摇一下手就触犯禁令
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
指贪图安逸,虚度岁月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
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
象坐在云里雾里
孤独无依的样子
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
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
好象肠子在旋转
黄钟被毁坏被抛弃
指穿着华丽,不务正业,只专心于吃喝玩乐的官宦和土豪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
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相对无策,徒然悲伤
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苦
后悔也来不及了
用嘴吮吸痈疮;用舌头舔痔疮
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
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贪求财物没有限度
比喻破坏得彻底
卖干鱼的铺子
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对人坦白直率;真诚相见
看风向掌舵
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比喻罪行很多
抓权力,受贿赂
已;停止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
流的血多得能把舂米的木棰都漂浮起来
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
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
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坐着面对墙壁凭空造作
高妙的乐器被废弃了;瓦盆却敲得雷一般响
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原意是典章制度取法前代
带着野兽来吃人
只是阐明前人的成说;自己并无创新之见
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
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
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险的
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
比喻不知羞耻
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用来形容丑态毕露
形容愤恨到极点
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
丢弃铠甲;拖着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