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词语大全
共 840 个词语,共 14 页,当前第 2 页
语出《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谓车轨相同,文字相同。形容天下统一。[查看详情]
旧小说用语,指讲说时笔墨唇舌占用时间,而所说的动作却是很快的。[查看详情]
说东道西。[查看详情]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查看详情]
喻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查看详情]
喻事易外泄。[查看详情]
再三再四地嘱咐。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查看详情]
谓名分不正或名与实不相符,话就不顺理。[查看详情]
《景德传灯录·文益禅师》:“雷声甚大,雨点全无。”后即以“雷声大,雨点小”比喻话说得很有声势,或计划订得很大而实际行动却很少。[查看详情]
地位改变气度,供养改变体质。谓人随着地位待遇的变化而变化。[查看详情]
谓经历一次事情或失误,可增长一分才智。[查看详情]
见“经一事,长一智”。[查看详情]
见“狡兔得而猎犬烹”。[查看详情]
形容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作“丁是丁,卯是卯”[查看详情]
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查看详情]
吃一次亏,长一分智慧。指受了挫败之后,记取教训,以后就变得聪明起来。[查看详情]
指时间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了。[查看详情]
散文篇名。清代方苞作。记述明末东林党人左光斗(谥忠毅)受宦官魏忠贤迫害,下狱受刑,其学生史可法入狱探望,左对他寄予希望等史实。通过史可法之口赞颂左光斗“肺肝皆铁石所铸造”。文字遒劲有力。[查看详情]
机会主义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可能性,不注意斗争策略,堕入空想和盲动。[查看详情]
不断发出嗯和呃的声音[查看详情]
在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内。为一幢二层楼的洋房,原是国民党军官的官邸。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遵义会议。建有遵义会议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看详情]
按照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规定的标准所作的一种国家划分。其标准为(1994年):(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699美元;(2)扩大的实际生活质量指数不超过47点;(3)经济多种经营指数不超过26点;(4)人口不超过7500万。[查看详情]
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表现为对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发动猛烈冲击。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不必由神父作中介。运动中有以路德为首的温和派和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欧和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并产生了脱离天主教的新教各宗派。[查看详情]
对一个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述,为该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提供依据。内容有:(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现状和潜力;(2)自然条件与资源分布及相互结合的状况;(3)自然条件对各生产部门的有利及不利因素;(4)提出区域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步骤。[查看详情]
油画。法国德拉克洛瓦作于1830年。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擎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画面气势磅礴,色调炽烈,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查看详情]
由自然科学的一个或几个基本学科的理论变革所导致的整个自然科学系统的根本变革。有时也泛指某一学科的理论变革,如20世纪的天文学革命、分子生物学革命等。它的主要标志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一般是观察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特别是某一意义重大的新事实的发现,促使新的理论扬弃原有的理论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查看详情]
也称“自导水雷”。能自动跟踪攻击目标的水雷。雷体内装有自导鱼雷,当目标进入水雷引信作用范围时,识别装置自动进行判别、确认后,自导鱼雷从雷体中射出,自动搜索、跟踪、攻击目标。[查看详情]
一种设计程序的过程和方法。在设计具有层次结构的大型程序时,先设计一些较下层的程序,即去解决问题的各个不同的小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组合成为完整的程序。[查看详情]
一种逐步求精的设计程序的过程和方法。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先对最高层次中的问题进行定义、设计、编程和测试,而将其中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子任务放到下一层次中去解决。这样逐层、逐个地进行定义、设计、编程和测试,直到所有层次上的问题均由实用程序来解决,就能设计出具有层次结构的程序。[查看详情]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同“无产阶级道德”相对。其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把追求个人私利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并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中。[查看详情]
资产阶级掌握的政权。在推翻地主阶级专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的基本任务是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查看详情]
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是国家政权由封建地主阶级手中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查看详情]
见“资本主义社会”。[查看详情]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实行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社会。以机器大生产代替个体生产,生产力较之封建社会有极大提高。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普遍的形式,劳动力也成为了商品。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对立和斗争。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常常导致经济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从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查看详情]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积累货币资本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过程。对农民的土地剥夺如14-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是这一过程的基础。被剥夺了土地而破产的农民沦为雇佣劳动者。西方殖民主义国家还用武力征服殖民地,贩卖奴隶和鸦片,杀戮土著居民,抢劫金银财宝;同时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建立现代税收制度、保护关税等手段积累资本。这证明“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查看详情]
租佃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农业资本家租佃土地所有者的土地,雇用农业工人从事生产,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成为资本家的平均利润,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转化为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主要形式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查看详情]
亦称“资产阶级法制”。通常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指资产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管理资产阶级国家的事务制度化、法律化。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提出了“三权分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反对封建专制的主张,并在掌握政权后写入了宪法性文件,确定为法制原则。资产阶级法制在历史上曾起了进步作用,但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查看详情]
泰国历史最久的国立大学。1917年创建于曼谷。设有文学、新闻艺术、实用艺术、教育、政治、法律、商业会计、经济、建筑、工程、理学、药物、兽医、牙科、医学、研究生院等十六所学院。[查看详情]
散文篇名。载《左传·僖公三十年》,篇题后人所加。秦、晋联合包围郑国,郑人烛之武临危受命,赴军中说服秦穆公退兵,晋也随之退兵,郑转危为安。文中记录的烛之武说词,层次分明,分析透彻,语气委婉,有很强的说服力。[查看详情]
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否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存在只是“我”的感觉,物质世界只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查看详情]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中国从1986年起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查看详情]
又称《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在烟台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可派员入云南通商与调查;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进入西藏,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在租界免征厘金,在内地只收子口税,免其他内地税。这个条约扩大了英国在华特权,并使英国得以侵入中国云南、西藏地区。[查看详情]
指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建立的、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农场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约奴,后以西欧殖民者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代替。从事向欧洲出口的农产品生产。该奴隶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颁布后被废除。[查看详情]
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不按行政区划设立,亦不受理一般刑事案件。1983年9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除明确规定必须设立军事法院外,对于其他专门法院的设置,不作具体规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查看详情]
中国的音乐高等学校。1950年创建于天津,1958年迁往北京。设有音乐学、作曲、指挥、声乐歌剧、管弦乐、钢琴、中国民族器乐等系。[查看详情]
中国以民族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民族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1年。设有汉语言文学、少数民族语文、民族学、历史等系以及研究生部等。[查看详情]
比喻重女色轻君子。[查看详情]
南宋初年的农民起义。1130年,武陵(今河南常德)人钟相发动农民起义,占洞庭湖附近十九县,钟相被推为楚王,不久被俘遇害。杨么继续领导起义,1133年被推为大圣天王,所部达二十万,控制洞庭湖地区。1135年,因叛徒出卖,起义军为宋军所破,杨么遇难,起义失败。[查看详情]
中国的美术高等学校。校址在北京。前身是创建于1918年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校名曾数次变更,1949年由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改称为国立美术学院,1950年改现名。设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民间美术等系。[查看详情]
简称《上海公报》。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结束前在上海与中方共同签署发表。主要内容是:中美两国虽然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区别,但双方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关系。双方声明不应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方声明:决不做超级大国,并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美国方面声明: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此不提出异议。并表示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双方表示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查看详情]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并准许美国军舰可以任意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立教堂、医院。[查看详情]
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而得名。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清军运兵船,并进攻驻守牙山的清军。8月,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中受挫,日军分陆海两路进攻中国东北。次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不久,辽东半岛陷落。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因清政府的腐败而遭到失败。最后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查看详情]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在北京签订。两国政府声明: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政府对过去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表示深刻反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表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双方都宣布,不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其他国家或集团建立这种霸权。声明签订之日起,中日两国即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查看详情]
鲁迅著。二十八篇,系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小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成就,是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后编入《鲁迅全集》。[查看详情]
即《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美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限制在美华工的条约。1894年在华盛顿签订。规定:华工离美超过一年者,不得再入境;华工或华人不得入美国籍;居美华工均须登记。美国在利用华工开发资源的目的达到后,开始限制和排斥华工。[查看详情]
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查看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国务院领导和监督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1948年12月1日成立。原为行使中央银行和一般银行双重职能的统一的国家银行,是全国的现金出纳中心、信贷中心和转帐结算中心。嗣后,随着专业银行的分别设立,自1984年起,成为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国家银行。[查看详情]
中国办理农村金融业务的专业银行。1955年3月成立。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国家支援农业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中国商业银行法实施后,逐步转制为国有商业银行。[查看详情]
简称“民盟”。中国的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成立。原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今名。主要由文教界知识分子组成。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参政党之一。[查看详情]
中国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专业银行。1954年10月成立。原名“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改现名。主要任务是:管理国家的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和决算;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监督;办理基本建设贷款等业务。中国商业银行法实施后,逐步转制为国有商业银行。[查看详情]
新汉语网在线汉语词典为大家提供六字词语,六个字的词语,六字词语大全,欢迎大家免费查询使用。六字词语,共8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