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ě kuò

拼音
tiě kuò
注音
ㄊㄧㄝˇ ㄎㄨㄛˋ

帖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帖括tiě kuò

  1. 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引证解释

  1. 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 《新唐书·选举志上》:“进士科起於 隋 大业 中,是时犹试策。

    高宗 朝, 刘思立 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故为进士者皆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
    清•严有禧 《漱华随笔·夹带怀挟》:“如古所谓帖括者,则又仅可资诵习,而於文义多致面墙。”

  2. 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明史·熊廷弼传》:“疆埸事,当听疆埸自为之,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一不从,輒怫然怒哉!”

  3. 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明•清 时亦用指八股文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金•又买异姓儿,私子之。延儒师,教帖括业。”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论 余大先生 的举业,虽不是时下恶习,他要学国初帖括的排场,却也不是中和之业。”
    清•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诗:“应制臺阁体,和声帖括诗。”
    鲁迅华盖续编·学界的三魂》:“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 清 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

国语辞典

帖括tiě kuò

  1. 唐代举子经书里难记的句子编成歌诀以便诵读称为「帖括」。后来通指科举文字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论余大先生的举业,虽不是时下恶习,他要举国初帖括的排场,却也不是中和之业。」

网络解释

帖括(tiě kuò),出自《明史·熊廷弼传》,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帖括的字义分解

  • 拼音tiè,tiě,tiē 部首巾部 总笔画8画

    帖 [ tiè ]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 碑帖。字帖。画帖。帖 [ tiě ] 1. 便条。 字帖儿。2. 邀请客人的纸片。 帖子。请帖。3.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 庚帖。换帖。4.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 一帖中药。帖 [ tiē ] 1. 妥适。 妥帖。安帖。2. 顺从,驯服。 服帖。俯首帖耳。3. 姓。[更多解释]

  • 拼音kuò,guā 部首扌部 总笔画9画

    括 [ kuò ] 1. 扎,束。 括发(束起头发)。括约肌。2. 包容。 包括。概括。总括。囊括。括 [ guā ] 1. 榨取,搜求。 搜括(亦作“搜刮”)。[更多解释]

帖括的分字组词

帖括的相关词语

【帖括】的常见问题

  1. 帖括的拼音是什么?帖括怎么读?

    帖括的拼音是:tiě kuò
    点击 图标播放帖括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