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

拼音
hán lì
注音
ㄏㄢˊ ㄌㄧˋ

寒栗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寒栗hán lì

  1. 寒冷战栗。又指因寒冷而肌肤起粟粒状。

    shiver with cold or fear;

引证解释

  1. 亦作“寒栗”。 因受冷受惊身体颤抖

    《素问·疟论》:“疟之始发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
    宋•苏轼 《与李公择书》:“子由 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懔,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王 出水寒慄,求火燎之。”
    梁斌 《播火记》十:“冯老兰 一说, 珍儿 脸上腾地起来心上不由得寒栗。”

  2. 受寒受惊皮肤出现的小疙瘩俗称鸡皮疙瘩

    唐•韦应物 《凌雾行》:“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慄。”
    明•瞿佑 《剪灯新话·牡丹灯记》:“生见之,毛髮尽竖,寒栗遍体,奔走出寺,不敢回顾。”
    巴金灭亡》第十七章:“人底眼睛只要它们接触一次,那个人就会连脊梁上都起了寒栗。”

国语辞典

寒栗hán lì

  1. 寒冷害怕发抖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试一俯瞰神魂飞荡,毛发森竖,满身生起寒栗来。」

网络解释

寒栗,读作:hán lì。该词组意思是因寒冷战栗。又指因寒冷而肌肤起粟粒状。恶寒之较甚者身形颤栗状。即振寒。见《灵枢·口问》。多属阴气盛而阳气虚。

寒栗的字义分解

  • 拼音hán 部首宀部 总笔画12画

    寒 [ hán ] 1. 冷,与“暑”相对。 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2. 害怕。 寒心。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 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木部 总笔画10画

    栗 [ lì ] 1.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 栗色。火中取栗。2.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 战栗。3. 坚实:“缜密以~”。4. 姓。[更多解释]

寒栗的分字组词

寒栗的相关词语

【寒栗】的常见问题

  1. 寒栗的拼音是什么?寒栗怎么读?

    寒栗的拼音是:hán lì
    点击 图标播放寒栗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