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
- 拼音
- lǚ bù wéi
- 注音
- ㄌㄩˇ ㄅㄨˋ ㄨㄟˊ
吕不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吕不韦
(?—前235),战国时卫国濮阳(现在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韩国都城,现在河南禹县)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
英 Lu Buwei——the prime minister of Qin State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235 B.C.);
国语辞典
吕不韦
人名。(西元前?~235) 战国时秦人。本为商贾,因有功于秦庄襄王,而为秦相,后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献给庄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时尊为仲父,后与太后私通,畏罪自杀。居相位时,曾使门客著《吕氏春秋》一书。
网络解释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吕不韦的字义分解
-
吕
拼音lǚ 部首口部 总笔画6画吕 [ lǚ ] 1. 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2. 姓。[更多解释]
-
不
拼音bù,fǒu 部首一部 总笔画4画不 [ bù ]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 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不 [ fǒu ] 1.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更多解释]
-
韦
拼音wéi 部首韦部 总笔画4画韦 [ wéi ] 1. 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如 韦编三绝(喻读书刻苦)。2. 〔~伯〕磁通量实用单位,一韦伯等于108麦克斯韦。3. 姓。[更多解释]
吕不韦的分字组词
吕不韦的相关词语
【吕不韦】的常见问题
-
吕不韦的拼音是什么?吕不韦怎么读?
吕不韦的拼音是:lǚ bù wéi
点击 图标播放吕不韦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