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子夜切,嗟去聲──假也、貸也、助也、推獎也。
《家語》: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註〕言不有其身,如借使也。
《前漢・文帝紀》:假借納用。
例又,《釋名》:艸履曰不借。〔註〕言賤易有各自置,不假借也。
例又,設辭。
《詩・大雅》: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例又,與藉耤通。
音又,與假通。
《後漢・李充傳》:無所借借。〔註〕下音假。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資昔切,音積──義同。
例本作𠎥,隸省作借,別作徣。
注解
〔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人部。
〔借〕字拼音是ji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