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治小切;《集韻》、《韻會》:直紹切,𡘋音肇。
《說文》:灼龜坼也。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註〕兆者,灼龜發于火,其形可占者。
《前漢・文帝紀》:兆得大橫。〔註〕應劭曰:龜曰兆。
例又,壇域塋界皆曰兆。
《前漢・郊祀志》:謹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註〕兆謂爲壇之塋域也。
《孝經・喪親章》:卜其宅兆而安厝之。〔註〕塋墓界域也。
例又,朕兆。老子《道德經》:我則泊兮其未兆。〔註〕意未作之時也。
例又,數名。
《韻會》:十萬爲億,十億爲兆。
例又,京兆。
《韻會》:兆者,衆數,言大衆所在也。
例又,《史記・曆書》:游兆執徐三年。〔註〕游兆,景也;執徐,辰也,丙辰歲也。
音又,《韻補》叶直遙切,音朝。
《晉書・樂志歌》:神之來,光景昭;聽無聲,視無兆。
注解
〔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儿部。
〔兆〕字拼音是zhà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兆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兆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