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𡘋觺平聲。
《說文》:水堅也。本作冰,从水、从仌。〔徐曰〕俗作凝,今文从俗。
《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
例又,《增韻》:成也、定也。
《書・臯陶謨》:庶績其凝。
《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註〕嚴整貌。
例又,謝𤣥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李註〕徐聲引調謂之凝。
音又,《唐韻》:牛𩜁切;《集韻》、《韻會》:牛孕切,𡘋觺去聲──止水也。
音又,叶鄂力切,觺入聲。
《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只;䰟乎無往,盈北極只。〔註〕凝凝,冰凍貌。
音又,《韻會》或作疑。
《詩・大雅》:靡所止疑。〔註〕音屹。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
注解
〔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冫部。
〔凝〕字拼音是ní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凝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凝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