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𡘋音坷。
《說文》:肯也。
《廣韻》:許可也。
《韻會》:可者,否之對。
《書・堯典》:嚚訟,可乎。
《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例又,僅可,未足之辭。
《論語》:子曰:可也,𥳑。
例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例又,所也。
《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例又,姓。
《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音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
《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
《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音又,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音又,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音又,《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又讀作何。
《石鼓文》:其魚隹可。
《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注解
〔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口部。
〔可〕字拼音是kě,k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