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

复制

yīn ㄧㄣ

囗部

共6画
康熙字典

囗部

6画

U+56E0

因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囗部

武英殿刻本: 第501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217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48頁,第17

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𡘋音姻。
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

又,仍也、襲也。
論語》:殷因於夏禮。
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
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
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又,依也。
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又,托也。
孟子》:時子因陳子而以吿孟子。

又,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盼者,無因至前也。

又,緣也。
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

又,姓。
左傳・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
正字通》:明有因禮因絅。

又,《六書正譌》:借爲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又,叶烏前切,音烟。陸雲〈贈顧尚書〉詩:殊音合奏,曲異響連;絕我懽條,統我思因。

集韻》或作㧢。

注解

〔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囗部

〔因〕字拼音是yī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因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因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