嵏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𡘋音騣──九嵏,山名,在馮翊谷口。
《前漢・地理志》〔註〕:在醴泉界。班固〈西都賦〉:前乘秦嶺,後越九嵏。
例又,范雍詩:山奇號九嵏。見《孝感縣志》。亦名九宗山,〈郡國志〉作嵕。
音又,峰聚之山曰嵏。揚雄〈校獵賦〉:虎路三嵏。〔註〕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今醴泉,屯留二縣,有三嵏山,言三峰聚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凌三嵏之危。
例《正字通》:俗譌作嵕。
注解
〔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山部。
〔嵏〕字拼音是zō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嵏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嵏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