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他叶切;《集韻》、《韻會》:託協切;《正韻》:他協切,𡘋音貼。
《說文》:帛書署也。
《廣韻》:券帖。
例又,《通俗文》:題賦曰帖。
例又,唐制,帖試士曰試帖。舉人總括經文以應帖試,曰帖括。
《文獻通考》:帖經,以其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閒開惟一行,裁紙爲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爲通。
《唐書・選舉志》:楊綰疏言明經,但記帖括。
例又,《唐國史補》:宰相判事有堂案,處分百司曰堂帖。
例又,《廣雅》:帖,服也。
例又,《增韻》:妥帖,定也。王逸〈楚辭序〉:義多乖異,事不妥帖。陸機〈文賦〉:或妥帖而易施。
例又,《廣韻》:牀前帷也。
《釋名》:牀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注解
〔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巾部。
〔帖〕字拼音是tiè,tiě,tiē,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