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𡘋音德。
《說文》:行有所得也。
《玉篇》:獲也。
《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
《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
《禮・曲禮》:臨財⽏苟得㊟。
《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孟子》:求則得之。
例又,貪也。
《論語》:戒之在得。
例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例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
《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音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例《集韻》或作㝶。
注解
〔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得〕字拼音是dé,děi,de,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得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得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