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𡘋音屯。
《玉篇》:悶也、亂也、憂也。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朱註〕忳,憂貌。
音又,《集韻》:朱倫切,音肫──本作諄,或作忳。忳忳,誨人不倦也。
音又,《集韻》、《正韻》𡘋殊倫切,音純──本作憌,或作忳,人名。後漢有王忳。
音又,《集韻》、《類篇》𡘋杜本切,音盾──愚也。
音又,都困切,音頓──或作沌。老子《道德經》:我愚人之心也哉,忳忳兮。
音又,《集韻》:徒困切,音鈍──忳愻,意不樂也。
〇〔按〕肫與忳通。凡字書所引,通義甚多,《正字通》所引亦多,而獨于忳肫二字不許其通,是自相矛盾也。凡《正字通》辨駁太過類此。
注解
〔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心部。
〔忳〕字拼音是tún,zhūn,dù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忳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忳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