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去乾切;《集韻》:丘虔切;《正韻》:苦堅切,𡘋音騫。
《說文》:過也。
《增韻》:差𤕤也。又,罪也、失也。
《書・伊訓》:惟兹三風十愆。〔註〕過也。
例又,惡疾曰愆。
《左傳・昭二十六年》:王愆于厥身。
音又,叶起巾切,音䵖。
《詩・小雅》:我孔熯矣,式禮莫愆。工祝致吿,徂賚孝孫。韓愈〈祭兄文〉「其不有年,以補我愆」,叶上墳恩原奔。
音又,叶起淺切,音遣。
《詩・小雅》:伐木于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揚子《太𤣥經》:井無幹,水直衍,匪溪匪谷,終於愆。
例或作諐,亦作𨓲。
《說文》、《集韻》:又作㥶,籀作𢝐。
注解
〔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心部。
〔愆〕字拼音是qi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愆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愆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