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

复制

ㄧㄝˋ ㄧㄝ

手部

共12画
康熙字典

手部

12画

U+6396

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4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437頁,第19

標點整理本: 第384頁,第18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𡘋音奕。
說文》:以手持人臂投地也。又,挾扶也。
詩・陳風・衡門序》:誘掖其君也。〔疏〕誘謂在前導之,掖謂在傍扶之。
左傳・僖二十五年》: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註〕挾之而投於城外也。

又,《說文》:臂下也。與腋同。
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逢,猶大也。大袂衣也。
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

又,宮旁舍曰掖庭,殿旁垣曰掖垣,宮闕旁小門曰左右掖門,皆取肘腋之義。
前漢・百官公卿表》:武帝更名永巷爲掖庭。又,〈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註〕掖門在兩傍,言如人臂掖也。杜甫詩:花隱掖垣暮。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註〕張國臂掖,故曰張掖。〔又〕東萊郡掖縣。

韻會》:掖,腋本一字。今扶掖字从手,肘腋字从月。然古腋字本作亦,非从月也。

注解

〔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手部

〔掖〕字拼音是yè,yē,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