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布綰切;《集韻》、《韻會》:補綰切,𡘋同「版」。
《說文》:判也。又,籍也。
《莊子・徐無鬼篇》:金板六弢。或作鈑。
例又,《玉篇》:片木也。
《急就篇》:木瓦也。
《詩・秦風》:在其板屋。〔正義〕西戎之俗,民以板爲屋。
例又,詔板。
《後漢・竇武傳》:曹節召尚書官屬,使作詔板。
例又,《松窗小牘》:鐵券謂之金板。
例又,板官、假板,官品之𤰞者。
《隋書・官志》有板咨議叅軍、板長史等名,《宋書・百官志》:除拜,則爲叅軍事;府板,則爲行叅軍。
例又,手板,笏也。
《文獻通考》:晉宋以來,謂之手板。
例又,《宋國史補》:爲尹者,例置板記事。
例又,毛萇「百堵」〔傳〕:築牆者,一丈爲板,五板爲堵。
例又,箕屬也。
《管子・弟子職》:坐板排之,以葉適巳㊟。
例又,板板,反側也。
《詩・大雅》:上帝板板。
例又,負板,悲哀貌。
《儀禮・喪服》〔鄭註〕:孝子前有衰,後負板。〔疏〕謂負其悲哀於背也。
音又,《集韻》:蒲限切,音阪──籍也。
音又,叶𤰞免切,音匾。韓愈〈祭張徹文〉:乃遷殿中,朱衣象板,惟義之趨,豈利之踐。自註:踐,上聲讀。
注解
〔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木部。
〔板〕字拼音是bǎ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