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乃帶切;《韻會》:乃代切;《正韻》:尼帶切,𡘋音𡞏。
《說文》:果名。
《廣韻》:柰有靑、白、赤三種。潘岳〈閒居賦〉:二柰曜丹白之色。
例又,徐鉉曰:假借爲柰何字。
《書・召誥》:曷其柰何弗敬。
例又,《廣韻》:那也。柰、那通。王維〈酬郭給事〉詩「强欲從君無那老」,那作柰。韓愈〈感春〉詩:巳矣知何柰。柰作那。
〇〔按〕俗作捺,以別于柰何之柰。
例又,俗作奈,以別于柰果之柰,皆非。
注解
〔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木部。
〔柰〕字拼音是nà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