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

复制

láng ㄌㄤˊ

木部

共14画
康熙字典

木部

14画

U+6994

榔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94頁,第21

同文書局本: 第543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488頁,第25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𡘋音郎──㯽榔也。
本草圖經》:㯽榔生南海及嶺外州郡,大如桄桹,高五七丈,正直無枝;皮似靑桐,節如桂竹,葉生木巓,似楯頭,又似芭蕉;實作房,從葉中出,一房數百,狀如雞子。又云:尖長而有紫文者名㯽,圓而矮者名榔;㯽力小,榔力大。陶弘景云:向陽者曰㯽榔,向隂者曰大腹子。

又,《唐韻》:盧黨切,音朗──木名。
〇〔按〕左思〈吳蜀都賦〉㯽榔、桄榔皆作榔。
正字通》云:皆从良,或單作郎。今从《廣韻》分。

注解

〔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木部

〔榔〕字拼音是lá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榔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榔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