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說文》──子廉切,音尖──楔也。〔徐曰〕卽今尖字。戴侗曰:徐說非。櫼,古砧字。
《長箋》:櫼、殲當卽一字。
《正字通》:櫼、殲音義俱別,《箋》說誤;戴氏謂砧古文作櫼,亦誤。徐說通。
〇〔按〕何晏〈景福殿賦》「櫼櫨各落以相承」,櫼櫨對下欒栱,不作尖字解,可知徐說亦未爲是。李善註櫼卽枊也,枊與楔義近。
音又,《集韻》:思廉切,音纖。又,咨林切,音祲──義𡘋同。
音又,《唐韻》:所咸切──同「檆」,木名,似松。
注解
〔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木部。
〔櫼〕字拼音是ji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