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陟玉切;《集韻》、《韻會》:株玉切,𡘋音劚。
《說文》:斫也。齊謂之鎡錤。一曰斤柄,性自曲者。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半矩謂之宣,一宣有半謂之欘,一欘有半謂之柯。〔鄭註〕《倉頡篇》有柯欘。
《管子・霸言篇》:匠人有以感斤欘,故繩可得而料也。俗作欘。
例又,《類篇》:一曰木名,枝上曲。
《山海經》:神民之丘,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
音又,《類篇》:直角切,音濯──鋤也。
《爾雅・釋器》:斪斸謂之定。李巡曰:鋤別名。
《玉篇》:欘,或作斸。
注解
〔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木部。
〔欘〕字拼音是zh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欘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欘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